孩子自私怎么办?

转自赵雨林先生的博客

 

上周应《家庭教育》报社的邀稿,对一篇母亲的来信进行了点评。下文是摘选,蓝色部分为点评,最后黑字部分为来信全文。

不许你们吃!

这是我的,谁也不能动!

我扔了也不让你吃

        孩子自私怎么办?xiaopang

 

—— 我的憨憨四岁了,长得白净可爱,透着机灵。总是笑眯眯的,非常招人喜欢。有一次,爸爸从南京带回了好吃的桂花鸭,我把鸭子切好盛到盘里摆到饭桌上,喊大家 来品尝,憨憨第一个跑出来,我笑着对他说:“这可是南京的鸭子,很好吃哦!”他看着桌上的鸭肉,突然用两只胳膊盖住盘子,大声说:“不许你们吃!”

—— 一天,亲戚家的一个小哥哥来串门,我把他领到憨憨房间,让憨憨跟他一起玩玩具。看到有这么多好玩的玩具,小哥哥喜上眉梢,禁不住随手拿起一辆小汽车开始 玩。谁知憨憨看见了,立刻跑过来,一把夺过小汽车,大声嚷嚷着:“这是我的!”小哥哥见状,不理会小汽车,伸手去拿小飞机,憨憨又一把夺了回来,理直气壮 地说:“这也是我的!”不管哥哥拿什么玩具,憨憨总是不让。最后,哥哥索性不玩玩具了,他打开小书柜,取出一本图画书,可是,憨憨还是不肯……

—— 一天上午,我陪憨憨在街上蹬小车。邻居家的奶奶走过来,送给憨憨一大把红红的枣子。憨憨非常高兴,把枣子放进了自己的车筐里。恰巧这个时 候,隔壁的琪琪走了过来,琪琪和憨憨年龄相仿,平时两个小家伙也经常在一起玩。她看见车筐里的大红枣,就伸手抓了一把。谁知憨憨看见了,坚决不同意,转身 就要把枣子抢回来。我赶紧抓住他的胳膊,告诉他:“琪琪是你的好朋友,好朋友应该一起分享大红枣啊!”可是他根本听不进去,虽然因为我拽着他的胳膊他没办 法把枣子抢过来,可是他却变得非常气愤,于是就生气地把车筐里的枣子一把一把抓起来,狠狠地扔到了地上……

—— 我怕这样下去,憨憨性格越来越坏,到最后越来越不受小朋友喜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有意识地鼓励憨憨把自己好吃的东西分给同伴们,有好玩的玩具也要借 给同伴一块玩。有一天,看见路边一个卖菱角的人,我买了许多,回家煮好后,让憨憨带了一大包去幼儿园分给同伴和老师吃。憨憨提着装菱角的袋子挨个教室送, 每送一份都会得到一声“谢谢”,他高兴得不得了,回家兴高采烈地讲给我听。等到都送完的时候,袋子里仅仅剩下一个菱角了。可是我看得出来,在这件事情上, 憨憨还是很高兴的。因为他已经开始感受到了与人分享的快乐。希望他以后长成懂得关心别人、喜欢与人分享的男子汉。

背景资料:

孩子年龄:4岁   性别:男

妈妈职业:幼教工作者   教育程度:研究生

爸爸职业:高中教师     教育程度:本科

 

专家点睛

              赵雨林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当我看完编辑给我发的这篇文章的时候,既为憨憨的可爱感到忍俊难禁,又很为憨憨母亲的思考和做法感到欣慰。

不过,从这篇育子体验和心得里,不难发现一些看似耳熟能详的观点和做法却有很多值得我们为人父母的家长朋友要注意的地方。

思考1:这是自私吗?

自私到底是什么?自私到底对不对?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却很少有人敢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很多人心里是很愿意为自私找理由,但似乎很少有人敢公开对自私表示支持。当然,这样的表里不一的现象在我们这个国度尤其表现得更加突出。

我以为,给一个四岁孩子扣一个这样叫“自私”的帽子,真是太不近情理。一个这样年龄的孩子,他对自己的关心要远重要于对周围的关心,这是该年龄段心理发育的正常表现,稍微读点心理学方面的书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其实我们做大人的往往更自私和狭隘,一方面,总是以看到孩子满足的表情就会比孩子还开心,这种打着爱 的名义的做法却不考虑可能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是对自私的莫大的讽刺;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不能对大人的爱给予一点回报的话,马上会变得痛心疾首,寝食 难安,着急地想孩子怎么了,是不是不爱我们了?小鸡肚肠可谓略见一斑。

所以,憨憨的表现虽不值得称道,但还不至于一塌糊涂。为此,我们的家长尽可不用太过顾虑。

自私是人的本能,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是一种应该被尊重的本能。一个连自己都不会爱的人,怎么会爱别人?

在这里,我首先希望家长朋友不要简单给我们的孩子扣一个这样的帽子。这是成人眼里的自私。却完全没有想到这是成人自私的典型表现。

 

思考2:谁比谁更烦恼?

让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看这些发生过的事情。

憨憨说:

明明有好吃的不能吃,而且以前大家都能看着我自己吃,怎么这次就不可以?

明明是我的玩具,而且我一直都自己玩的蛮好的,为什么要让别人动我的东西?难道对自己的东西进行保护有什么不对吗?

明明是人家给我的,怎么来个小朋友就可以拿我的?她也没和我打招呼?为什么妈妈不帮我,还和别人一起欺负我?

我真的好烦啊!

这就是一个四岁孩子朴素的反应,而号称最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为什么只考虑到自己的烦恼,却不能想想我们的宝贝的心里的烦恼,不知道诸位有什么感受?

 

疑问:

憨憨的做法肯定不大对头,怎么到了专家的嘴里一切都变样?难道我们就应该纵容孩子这样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问题是结论虽然一致,但思考的起点却是不一样的。

 

关键概念

1、幸福感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都希望快乐能最大化。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幸福就是能吃到好吃的,如果自己不受打扰地吃到好吃的就是更幸福。其实我们成人对幸福理解的境界也未必比孩子高明多少。但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一样的。

幸福是一种精神体验,只有生理上的满足是不能让人充分享受到幸福的感觉。所以,人们发现,伴随幸福的 体验往往是付出,而不只是获得,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几乎所有父母的都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给孩子,就会感觉幸福。这种有能力和有目的的付出,而得到精神上的回 报的感觉是很幸福的。因为这是个人成就感实现得到最明确的证明。所以,幸福往往与分享、付出、尊重、信任等联系在一起。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话题,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幸福的人。毫无疑问,能得到别人普遍的尊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一定是幸福的人。反之,一个不被人欢迎,不会考虑别人的人很快会被个人所处的主流环境排斥,边缘化的人总是尴尬和绝望的。

 

2、游戏规则的意义

社会就是一群具有共同规则的人组成的。理解并能遵守规则的人一定会从善如流,意气风发。违背规则的人 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甚至受鞭挞驱逐。而这个规则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交换法则。你爱别人,别人也会爱你,即使曾经受到伤害和欺骗,但这不重要 也不可怕。重要的是,你对别人很重要,这样你也会收获同样的满足、快乐和自由。

如果一个人到了十八岁还不明白这个道理,恐怕他要在社会上吃点苦头才意识到。所以,做家长的有必要帮助孩子树立这样的规则概念。但如果希望一岁的孩子理解这样的规则,似乎就勉为其难了。那传授规则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就是从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

 

参考概念: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本节选自网络)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 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 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 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 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 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 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 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 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 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 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本节选自网络)

解决对策:

答案就在上面的内容,建立规则,体验快乐。具体说来,应该在以下几点要多加注意:

1)从吃开始;从小都要避免让孩子一个人享用好吃的,尤其做父母的,要把好吃的分给大家一起吃。让孩子发现,好吃的是大家都有权利得到的,而不是自己的特权。

2)设计情境;别人有好吃的或者好玩的,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谈判,拿自己的资源和人家置换。比如可以让文中的哥哥一起配合一下,让憨憨找哥哥,可以假装不答应,然后让这个小哥哥提出要求,如果我让你玩了我的玩具,我也可以玩你的玩具。

3)合理解释;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大可不必着急和烦恼。要耐心地解释和说明,如果你这样吃鸭子 的话,可能就是最后一只鸭子;如果你不让哥哥玩的话,可能哥哥也不会拿他的好玩具给你;如果你不喜欢你的小伙伴吃你的枣,以后人家有好吃的也不会给你;把 可能的后果给他说明,而不必强压,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恐慌,而且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总结:

1、孩子的自私只是我们成人的看法,如果真觉得孩子有自私的现象,其实是我们成人自私而造成的后果。

2、孩子表现自私是有正常的,而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家长太喜欢给孩子独自享用造成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还有分享这个概念,也无法理解分享的美妙。

3、孩子的自私表现是阶段性的,只要告诉孩子与人分享比自己独享会更快乐的结果,孩子是有兴趣尝试的。

点评:

文中那位母亲家长最后的做法真是很精彩,这样让孩子感受到的欢迎和尊重,远比手里的好吃的菱角给予的幸福感更多。

不过,这个建议对那些家境殷实的人家可能要困难的多,因为自己家的远比别人的好和多,所以孩子不会有强烈的交换意识,只会要求家长帮助实现。所以,在生活中,总是能充分满足孩子是非常危险,也是非常自私的。

 

面对孩子的自私,我该怎么办?

一、“不许你们吃!”

憨憨四岁了,长得白白净净,一对眼睛忽闪忽闪的,透着机灵。而且他特别喜欢笑,总是笑眯眯的,非常招 人喜欢,尤其在他爷爷奶奶眼里,那更是宝贝一个。全家人对憨憨都疼爱有加,每次出门都会给他带回好吃的、好玩的,而且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总是把好吃的东 西留给他一个人吃,做了好吃的饭菜也让他先尝。憨憨能够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关心和疼爱,每次吃饭的时候,他总是等着爷爷帮他把小椅子、小勺子、小碗摆好,所 有的东西都准备就绪之后,他才肯坐下来饭吃。当他饿了或是渴了的时候,自己也不会去找东西吃、去找水喝,而是站在屋子中央大声喊。这时我们会赶紧给他找吃 的、找喝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们全家人巴不得他多吃点,吃得胖胖的,健健康康的。有人说,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太阳”,这样形容现 在的宝宝真的是不太过分。

时间久了,憨憨的坏习惯也慢慢也养成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往往是坐下来就吃。让我们感到一点欣慰的地 方就是他自己吃,不象邻居孩子那样让别人一口一口地喂。可是尊敬长辈的习惯他却没有养成,尽管我经常提醒他,比如“要关心爷爷奶奶”、“要帮爷爷拿板 凳”、“帮妈妈擦擦桌子”等等,他却一点也不感兴趣,偶尔心血来潮帮我们一点忙,这时大家就觉得非常心满意足了。

有一次,爸爸从南京带回了好吃的桂花鸭,我把鸭子切好盛到盘里摆到饭桌上,喊大家来品尝,憨憨第一个跑出来,我笑着对他说:“这可是南京的鸭子,很好吃哦!”他看着桌上的鸭肉,突然用两只胳膊盖住盘子,大声说:“不许你们吃!”

我感到非常惊讶。虽然平时我们都让着他、宠着他,有好吃的也总是希望他多吃点,可是他从来没有像今天 这样过。我虽然有点生气,可还是希望能心平气和地给他讲道理,让他明白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憨憨是个好孩子,赶快把鸭子拿过来,让大家都尝尝。爷爷奶奶 都没吃过呢!鸭子这么大,你自己也吃不完啊!”

可是无论我怎么说,他就是不听,还是使劲捂着盘子。到后来更离谱,竟然端着盘子跑到另一间屋子,关起 门自己一个人躲在里面吃。我开始边敲门边劝说,可是他就像没听见一样,连句话也不回。爷爷走过来说:“算了,就让他吃吧,难得他这么喜欢吃。”我只好作 罢。过了好一会儿,憨憨终于把门打开了,把一盘残羹端给我们,说了一句:“你们吃吧……”

我意识到问题越来越严重了。看来,憨憨这种行为不管是不行了,他根本不懂得要尊敬长辈,要与别人分享。可是,这其实也并不能关怪孩子,主要的问题是我们的教养方式存在偏差。作为家长,我们是应该好好反省反省了。

接下来的日子,每当吃饭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鼓励憨憨帮爷爷奶奶摆好凳子,帮大家拿筷子,并讲一些关 心别人、孝敬父母的故事给他听,平时自己干家务的时候也叫上他一起干,如扫地、擦桌子等。可是,也许是我坚持得不够彻底,想法和做法存在不一致的原因,结 果却是收效甚微。尽管他不再独自占有某一样好吃的东西了,但仍做不到主动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吃饭时主动端盘子、拿馒头等,而是等着别人把饭 都端上来,摆好了,喊他吃饭的时候他才肯过来。看来,憨憨还是没有学会体谅别人、关心别人。

 

二、“这是我的!”

憨憨在家里有自己专门的房间,房间里有一个小书柜和两个玩具箱。小书柜里已经装满了书,有画画书、故 事书、迷宫书、手工书等等,因为从他五个月的时候,我开始给他订阅婴儿杂志、买各种图画书,到现在不仅书积累了一柜子,而且憨憨读过的书也有一箩筐了。两 个玩具箱都装满了玩具,有手枪、飞机、坦克、小士兵、火车、各种动物、各种积木等等,平时憨憨就喜欢自己玩这些玩具,一边玩一边用自己的小嘴巴伴奏,“砰 砰砰”、“啪啪啪、”“轰——”,玩得不亦乐乎。

一天,亲戚家的一个小哥哥来串门,我把他领到憨憨房间,让憨憨跟他一起玩玩具。看到有这么多好玩的玩 具,小哥哥喜上眉梢,禁不住随手拿起一辆小汽车开始玩。谁知憨憨看见了,立刻跑过来,一把夺过小汽车,大声嚷嚷着:““这是我的!”小哥哥见状,不理会小 汽车,伸手去拿小飞机,憨憨又一把夺了回来,理直气壮地说:“这也是我的!”不管哥哥拿什么玩具,憨憨总是不让。最后,哥哥索性不玩玩具了,他打开小书 柜,取出一本图画书,可是,憨憨还是不肯……

看着憨憨的行为,我真想制止他,但是那些玩具是他的,我没有这个权利。后来,我想了个办法,让哥哥用 积木给憨憨插手枪,并告诉他哥哥拼积木的本事可大了,能插出最高级的手枪。积木是憨憨最喜欢玩的,手枪也是他的心爱之物,这次他很高兴地同意了。憨憨先是 一边看一边忙着找哥哥需要的积木,见小哥哥插了一把复杂的手枪,而且的确比自己插的好,也跟着学起来。后来,以小哥哥为主设计师、憨憨为副设计师,两人合 作搭了一个小建筑,里面有几座不同的楼房,还有小桥流水,真的是挺不错。然后,憨憨又跟小哥哥一起玩赛车比赛、坦克大战,玩得不亦乐乎。最后,两个人都玩 累了,就坐在地板上读起书来……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来,有些时候,想要让孩子改变自私的毛病,变得愿意与别人分享,还是 需要清楚了解孩子的性格,摸透孩子的想法,因势利导,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的确很需要伙伴,尽 管孩子与同伴会发生矛盾,产生冲突,但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成长的机会,因为只有在这些矛盾和冲突中,孩子才能学着与别人沟通、合作、分享。因此,作为家长 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同伴交往,我想这样应该能够使孩子慢慢考虑他人的感受,懂得关心别人吧。

 

三、撒了一地的枣子

一天上午,天气晴朗,我陪憨憨在街上蹬小车。邻居家的奶奶走过来,送给憨憨一大把红红的枣子。憨憨非常高兴,把枣子放进了自己的车筐里。

恰巧这个时候,隔壁的琪琪走了过来,琪琪和憨憨年龄相仿,平时两个小家伙也经常在一起玩。她看见车筐 里的大红枣,就伸手抓了一把。谁知憨憨看见了,坚决不同意,转身就要把枣子抢回来。我赶紧抓住他的胳膊,告诉他:“琪琪是你的好朋友,好朋友应该一起分享 大红枣啊!”可是他根本听不进去,虽然因为我拽着他的胳膊他没办法把枣子抢过来,可是他却变得非常气愤,于是就生气地把车筐里的枣子一把一把抓起来,狠狠 地扔到了地上……

我把地上的枣子都拣了回来,没再说什么。我想,等他平静下来,再慢慢跟他讲道理吧!

我怕这样下去,憨憨性格越来越坏,到最后越来越不受小朋友喜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有意识地鼓励 憨憨把自己好吃的东西分给同伴们,有好玩的玩具也要借给同伴一块玩。有一天,看见路边一个卖菱角的人,我买了许多,回家煮好后,让憨憨带了一大包去幼儿园 分给同伴和老师吃。憨憨提着装菱角的袋子挨个教室送,每送一份都会得到一声“谢谢”,他高兴得不得了,回家兴高采烈地讲给我听。等到都送完的时候,袋子里 仅仅剩下一个菱角了。可是我看得出来,在这件事情上,憨憨还是很高兴的。因为他已经开始感受到了与人分享的快乐。希望他以后长成懂得关心别人、喜欢与人分 享的男子汉。

发表评论?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